地球自转方向(探究地球自转方向的由来)

地球自转方向,是指地球在其轨道上自西向东旋转的方向,即视太阳自东向西的方向,是天文学上的一个基本概念。那么,这种自转方向是怎么形成的呢?

早在上个世纪,科学家就已经发现太阳系中行星的自转都是沿着一个方向的,尤其是太阳和所有的大行星的自转都是沿着同一方向——它们的自转方向都是顺时针方向(即从北极俯视,顺时针转动)。然而最早就已经被发现的行星——水星的自转方向与它们不同,是逆时针方向(即从北极俯视,逆时针转动),这是一个例外。

而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形成,则有学者提出了一种叫做“尘云假说”的理论,即在地球诞生的时候,整个太阳系都是围绕着太阳逆时针旋转的。当时,整个太阳系的物质主要是来自祖宙宇宙大爆炸留下的云气和尘埃构成的原始星云。这种星云旋转着,而且是很快地旋转着,由于旋转的离心能是很大的,因此类似于冰球滑动着一样的运动,就会形成一个旋转的盘状物质云圈,其中心就会形成太阳。同时在盘状物质云圈内,还有大量的“原行星物质”即小块状、岩石粒子等玻璃、金属等材料的物质。这些“原行星物质”也是在盘状物质云圈内随之旋转着的,一部分物资凝聚在了太阳附近形成行星,而另外一部分则形成了附近的卫星。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物质的凝聚,物质的总的角动量是不变的,即整个太阳系的角动量有一个最终的旋转方向,就是太阳、行星、卫星的自转方向,大致沿着原星云圈中物体沿逆时针方向的角动量之和的方向,这个方向恰好导致了所有行星的自转是正的,只有水星因为冶金重心离奇,方向相反。

地球自转方向并非是既定不变的,而是在地球诞生的时候完全接受了整个宇宙体系的“遗传”。这个初始条件是由宇宙演化过程中的某些微妙因素所决定的,人类不可能去干涉和改变土星或地球的自转方向等天文现象。

相关信息